携以欧洲市场亮眼的销售战绩,北京现代对于两厢新品i30的国产上市同样寄予厚望,“德系风格,超大空间,澎湃动力”的产品宣传指向,意在凸显国产i30“欧式引进”的原汁原味。不过,结合此前饱受网友争议的“悬挂、配置中国式缩水进化”,国产车型品质是否依然具有“欧式”指标,成为了其在上市之前的疑问。那么,i30的国产进化将呈现怎样的风格?外观、内饰设计是否依旧保持原版欧系造型,工艺水准能否同样呈现“德系”水准?空间体验、配置装备是否足以彰显其“大两厢、高性价比”特点?同级的动力指标能否带来“澎湃”的真实体验?而更改悬架结构的底盘性能表现,究竟将呈现出原版的欧式硬朗,还是传统的韩系舒适?CHE168全面试驾北京现代i30为您逐一解答:

一、 外观造型:欧式设计“纯正”延续
“i30诞生之初便作为全新两厢车型开发设计,并非三厢改两厢的简单‘去尾’”,上述对于i30身世的强调,成为了北京现代在产品宣介会中的介绍重点。而确实,相较同平台的伊兰特悦动,i30由内而外的设计均无雷同,全然的欧版造型引进,也让此种崭新的设计转变,彻底的延续至国产车型中。
前脸设计:
配合具有家族特征的展翼型“H”标镀铬格栅,打造出的纤细“鼻端”,将前脸轮廓描绘的颇为清秀


其中,引擎盖鼻翼线的雕刻圆润而立体,与杠体中U型格栅轮廓线条的承接流畅自然

配合具有家族特征的展翼型“H”标镀铬格栅,打造出的纤细“鼻端”,将前脸轮廓描绘的颇为清秀

前大灯的蝶翼轮廓造型,配合灯腔内细腻的弧形刻画,再辅以蓝色光圈的“点睛”之笔,透露出的眼神温和而愉悦。
侧身造型:
i30在侧身造型的打造上,同样秉承了前脸设计中线条刻画立体的理念,劲锐的平直高腰线,配合上挑的侧裙线,将侧部轮廓打造的洗练且张力十足。

上扬的后三角窗设计,配合凹凸有致的背部侧轮廓,使得肌肉紧绷的侧身造型,在收尾处增添了几分轻盈,不显平淡。



16寸铝合金轮毂造型颇为别致
尾部造型:

相较i30脸庞透露出的温和气质,其对于尾部造型的设计则显得颇为劲锐。尾门鲜明的双线刻画,配合具有同样曲线走势的杠体轮廓,层次丰富,力量感十足。

外凸的尾灯造型,在切面设计上顺应背部双线走势,依腰线下拉的银色灯腔装饰,点缀到位,不过,尚未采用夜市效果更加的LED,仍令人略感遗憾。

LED高位刹车灯、外置天线为i30全系标配

亮眼的“H”标下,隐藏着尾门开启机关
二、 内饰:设计宜家,工艺良好,环保用料待提升
相较海外版本具有的“上铁红下黑”以及全黑内饰,国产i30在内饰配色上,针对中国用户习惯进行了相应调整,全黑内饰以及全新打造的“上黑下米”配色,成为国内消费者可选的本土组合。

“上黑下米”双色内饰

全黑内饰
就内饰设计而言,除了因方向盘定速巡航按键、中控面板上方储物格等个别配置取消带来的局部差异外,i30中控台的整体设计完全延续了海外版本造型,圆润的弧形曲线,三辐方向盘,简洁的中控面板布局,配合双色内饰色调,洗练的宜家风格中,并不失两厢车型应具有的动感元素。

“上音响、下空调”的中控按键布局清晰,操作较为便利

仪表盘设计较为平实,行车电脑显示屏承载信息丰富,不过,国产车型取消了蓝色背景光可调节装置,在暗夜之中,仪表盘较为刺眼的背光,对于驾驶员视觉舒适以及行驶安全性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。

浅色内饰车型中,双门内侧设计延续了“上深下浅”的环舱色调,较为宽大的扶手以及肘部外侧贴合区域设计,对于乘坐舒适性考量较为周到。
用料处理细致,“环保性”待加强:

i30在中控前台用料中仍旧采用了大量塑料材质,不过,细腻的压花处理,以及弹性手感,仍为其增添了良好质感印象。

门内扶手外侧采用的打孔材质,触感颇佳
但是,驾驶舱内存在的刺鼻“塑料异味”,仍旧体现出,国产i30在环保材质的使用上仍有提升空间,而北京现代对此所作的“试装车个别现象”解释究竟是否属实?在随后的量产实车中,此现象是否能够得到全然改善?待其正式上市后,我们将为您进一步求证。
拼装工艺保持“韩系”良好水准:
而在内装工艺上,i30则保持了韩系车型惯有的良好水准。

中控面板装配接缝均匀,按键、旋钮操作手感不显松散


座椅皮质包裹紧密,缝线针脚细致
三、 空间:腿部、储物表现佳,头部空间存遗憾

i30车身三围尺寸4245*1775*1485mm,轴距2650mm
1、驾乘空间:
腿部、横向空间充裕:
得益于2650mm的“A+”级轴距基础,i30在前、后排的腿部空间表现上均可圈可点。笔者身高1.7m中等身材,于驾驶席中能够轻松获取腿部充裕空间,而维持前排座椅舒适驾乘位置,坐于后排,腿部仍有两拳余量,活动空间富足。此外,在横向空间表现上,i30也并未令人失望,试驾过程中,尝试中等身材三人坐于后排,并未出现“摩肩接踵”的不适景象,除却中间乘客因地板凸起带来的踩踏不便外,在横向肩部表现上仍旧较为理想。
受座椅调节影响,头部空间存遗憾:
而在头部空间表现上,i30的后排体验相对良好,砍背角度适中的尾部设计,配合高度合理的后排座椅,为乘客预留了较为充足的头部空间。相较而言,理应在此方面表现更佳的前排体验,却因受到座椅调节的局限性而存有不足。

i30驾驶位座椅为8方向设置,不过,在针对椅垫的“高、低”调节中,较小的变化幅度,使其在降到点处仍旧显得驾姿颇高。1.7m身高驾驶者的头部余量已显局促,而同行1.8m的男子坐于其中时,头部已近触顶。
2、储物空间:
内部储物空间丰富:
中控面板区域:


可制冷手套箱:

i30在手套箱内保留了空调出风口,对喜欢携带食物的乘客较为便利,不过,手套箱较为直白的“无阻尼”手感仍有待提升。
眼镜盒、单层中央扶手箱:


杯架“大小配”:

i30在中央扶手处的杯架设计颇具特色,其采用了前小、后大的装载匹配,对于不同种类的杯瓶以及饮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。

后排中央扶手处杯架设计同样沿用“大小配”
门侧储物实用:


前门侧储物格同样实用,斜置杯架利于装载稳定,且取用便利,后门侧较为窄小的储物格用于摆放CD等轻薄物件较为适合。
后备箱平整充裕,拓展灵活:

四、配置:舒适“丰”,安全“简”,人机工程待提升
1、舒适性配置:
运动座椅、8方向调节驾驶席:

为了体现两厢车型的动感元素,i30采用了时下较为流行的运动座椅,不过,较软的座椅支撑,以及效果不甚明显的包裹性,使其在实际乘坐体验中,并无过多“动感”体验。

座椅仍为手动调节装置,实际操作略显不便
多功能方向盘:

国产i30的多功能方向盘仅保留了左侧的音响调节按键,而欧版车型位于盘辐右侧的定速巡航功能则被取消
前排可加热座椅:

带化妆镜前排遮阳板:

电动天窗:


四门电动车窗:

而在电动车窗的一键升降功能上,国产i30的低配车款与海外版本保持一致,均为驾驶席车窗可一键降下,不过,在顶配车款的配备上,其仍旧仅为驾驶席车窗配备“一键升降”的做法,与欧版车型具有的“前后四门均具一键升降功能”存在一定差异。
AUX输入端口:

欧版全系标配的“AUX+USB+ipod”端口,在国产化后仅为AUX标配,而除却2.0L车款外,“USB+iPod”则成为了选装配件。
2、安全性配置
相较欧版车型全系标配6安全气囊、ESP电子稳定程序以及EPS随速助力转向系统,国产i30则取消了前两者配备,并且仅在2.0L自动挡顶配车款上采用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,由此可见,“无高端安全配置车款”显然将成为国产i30在与同级车型竞争中的一个软肋。
全系双安全气囊:


倒车雷达:

全系前后雾灯、无骨雨?ⅰ⒌缍鹘诤笫泳?/font>




在外观部分体现的安全性装备上,国产i30基本与欧版车型保持一致,全系前后雾灯,无骨雨刷以及电动可调后视镜均予以保留,不过,取消的后视镜自动折叠以及可加热功能,则令人稍感遗憾。
五、动力:“1.6L+2.0L”表现劲猛,自动变速箱“平顺但不够积极”
2.0L发动机匹配:提速劲猛,换挡平顺但不够积极
此次i30的试驾于北京近郊展开,活动全程主要以此前笔者提及的1.6L
AT车型为主,不过,在路试之前的场地测试中,我们仍然与2.0L AT车型有了短暂的接触。

i30参数配置表
针对i30使用何种2.0L引擎的疑问,我们在此次试驾活动中也找到了答案,此前于途胜2.0L车型搭载的“β-2.0L
CVVT”发动机成为了i30 2.0L的最终选择,而相较途胜2.0L 功率104KW/6000rpm,扭矩184NM/4500rpm的性能参数,国产i30略微提升的性能表现,则与欧版车型保持一致。

而结合其与四速手自一体变速器的匹配来看,该款引擎中低转速的良好扭矩输出特性,并未因较少的挡位设计而有所削弱。直道加速体验过程中,2.0L引擎的响应颇为灵敏,而变速箱合理的低挡位齿比设定,并没有延缓动力的直接输出,起步提速快捷迅猛,中段供以持续加速的扭矩输出强劲而线性。而也许是持续地板油令节气门始终保持在全开状态,这款齿比设计跨度较大的四速手自一体变速器,在匹配特性上,并不似其他同级变速箱在升降挡上表现的积极,6500转进行挡位更迭的特性,似乎想在每次的升降挡过程中,将发动机性能压榨至,不过,值得称道的是,较为平顺的挡位承接,并没带来明显的换挡冲击,使得加速至120KM/H的过程中,提速感受颇为平顺。综合来看,对于体重接近1.3吨的2.0L车型而言,显然,该款2.0L引擎的匹配足以应对日常城区驾驶。
1.6L动力匹配:低扭爆发稍迟缓,后程是强项,变速箱特性与2.0L相同

作为i30的主力销售车型,1.6L车型的动力性能表现则是我们此次更为关注的焦点。而针对其使用的γ-1.6L CVVT引擎,相信大家并不陌生,这款匹配于福瑞迪之上的全新一代1.6L引擎,已于早期用其同级的强劲性能参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。而其在上一代机型基础上,针对扭矩、功率输出特性所作的改善提升,是否效果明显,与四速手自一体变速器匹配后的综合性能表现是否仍然同级?通过此次场地、高速以及城区路段的全程试驾,我们找到了答案。
中高转速调校,后程是强项,变速箱特性相同:

而为了检验其高功率、大扭矩的后程性能表现,高速路段成为了我们路试的重点。100KM/H时速行驶,发动机转速维持在2500转左右,经济性调校尚属良好,而此时发动机颇为沉稳的声线,则昭示其潜在能量仍未完全爆发。快速推动油门踏板,催生动力尝试超车,随着发动机转速的不断攀升,4000-5000转的强劲扭矩爆发感受明显,车速提升显著,而此时的感受并不输于此前2.0L车型的表现,而同2.0L的四速手自一体变速器的表现相同,这款变速器也并不急于降挡,在转速指针渐渐滑至读数尽头的6500转时,才进行必须的挡位更迭。不过,全程高速中,变速箱的此种特性并没有阻碍1.6L引擎的充沛动力表现,140KM/H时速后仍不显匮乏的性能表现,值得肯定。
发动机噪音控制良好,路噪控制待加强:
对于此款1.6L引擎的噪音控制表现,我们同样肯定,较为安静的怠速,以及高转速仍然沉稳的声线,均未对驾乘者形成干扰。而相形之下,i30高速行驶的路噪则相对较为明显,由底盘传入车厢内部的噪音略显直接。
总结:
北京现代对于国产i30的外观、内饰的造型,依然全盘延续了原版的欧式风格,而在用料、工艺以及实用大空间的表现上则保持了其一贯良好的水准,加之动力组合的强劲性能表现,似乎这款韩系车型距欧式品质仅一步之遥,不过,仍待提升的人机工程考量,过简的安全配置,以及仍旧偏向舒适性的底盘调校,则均向我们显示,国产i30内在充斥的仍旧是“韩系”骨血。